分类列表
2020-10-20 16:14:54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我愿竭尽所能,让乡亲重见光明。” 1998年,一位离休老人回乡期间,在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许下诺言。这句诺言坚守至今,整整22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先后派出22支专家医疗队驻乘马岗镇开展精准帮扶,接待眼病患者5万余人,开展白内障、青光眼、翼状胬肉等各类手术近6000余例,为当地百姓送去光明。
许下这句诺言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原党委书记王恩厚。他的家乡乘马岗镇诞生了26名共和国将军,被誉为“全国将军第一乡”,就是这样一个红色革命老区,由于交通不便、过度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等原因,这里的白内障、青光眼、翼状胬肉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很多老人在村里一呆就是一辈子,外出就医从没想过,简单的眼病往往就拖成了失明。面对家乡缺医少药、特别是很多群众因患眼病得不到及时救治而致盲致贫的情况,王恩厚老人痛在心头。
回忆起自己刚到乘马岗镇卫生院的场景,第一批医疗队员、时任眼科医院医务主任的李庆生历历在目,“初到此地,艰苦的医疗条件让所有队员傻了眼。卫生院手术室外的排水沟堆满垃圾。手术室内,四壁黝黑,像伙房,墙上还有很多裂缝。一张简易的手术床锈迹斑斑。没有手术衣,更没有消毒设备,还时常停水停电。”于是,医疗队用随行带去的小消毒锅反复消毒手术器械和手术服,停电了就打着手电筒完成手术。高强度的工作、水土不服加上南北气候不适应,很多医护人员坚持一周就病了,尤其为了照顾当地百姓的务农时节,医疗队只能选择在农忙过后的冬季,寒冷、湿冷、沁入骨子里的冷,难以言喻……但大家依然干劲十足,只为了多看几个患者。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就这样不忘初心坚持着,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这支医疗队已然成了当地百姓的一种信仰,他们每年农忙过后就翘首以待北京眼科专家的到来。
2018年12月8日,郝晓凤跟随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高云院长、谢立科副院长再次来到乘马岗镇医院,这是她第10次来乘马岗健康扶贫。镇上居民王伯伯找到医疗队,手里拎着一袋菊花茶,喜气洋洋,一进门就找水壶,要给大家泡菊花水,嘴时念叨着,“谢谢北京专家,让我重见光明,让我顺利脱贫了!” 4年前,谢立科副院长为王伯伯右眼做了白内障,2年前,郝晓凤大夫又为他做了左眼手术,王伯伯自眼睛看得见后就种了一大片菊花,年收入好几万。手术之前,眼睛看不见,没法下地干活,家里困难,医药费都拿不出来,如今眼睛看得见,人也精神焕发了
二十年,卫生院诊室从陋室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楼房,门前的排水沟变成了干净整洁的门诊大厅,设备从“老三套”变成了手术器械应有尽有,中医眼科特色治疗技术和中医技术骨干从无到有。
二十年,眼科医院换了5任院长,医疗队成员几经更迭,但那份对老区人民的牵挂和关爱一直传递下去,精准帮扶从未间断。
在2018年召开的眼科医院健康扶贫乘马老区20周年座谈会上,眼科医院院长高云深有感触,“帮扶老区人民是我们发自内心想做的事,20年是一座里程碑,也是一道起跑线,20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眼科医院精准帮扶乘马岗,不仅要接力做下去,还要做得更好。让越来越多的乘马岗镇患者,体验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所带来的温情和温暖。”
如今已22年,这份大爱仍旧继续……今天的乘马岗镇卫生院相继完成“四化”卫生院创建并达标,公共卫生覆盖率达100%,能独立开展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能进行翼状胬肉等外眼手术,在全市乡镇卫生院中中医眼科特色优势明显,近年多次被省卫生厅授予“示范乡镇卫生院”。今天的乘马岗镇乡民,不仅实现了健康脱贫,而且多数贫困的患者由于重获光明,才有可能自食其力真正脱贫、致富。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这是中国共产党立下的铮铮誓言,也是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任务、新要求,更是我们医护人员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工作目标。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推进健康扶贫,助力健康中国,不仅是全社会的任务,更是我们医护人员践行救死扶伤的使命,扶贫攻坚我们一直在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前方有多远、多艰难,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的医护都不会畏惧、不会退缩,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焦点不散,靶心不变,为响应习总书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时刻用青春和热情续写新的篇章。